民间故事:遇难夫妻难逃劫难,失散多年后,凭一块手巾认亲并团聚

2022-03-01 15:09:32

传奇

◎作者:尔文夜读

◎原创不易,抄袭必究

北宋靖康年间,长安城有个叫李子贺的秀才,因不满当时朝政,和朋友喝酒时,借着酒兴吟诵了一首泄愤的诗句,被朝廷追捕。无奈之下,李子贺携妻子南下逃生,却不期与妻子失散。

长安城的李子贺是个家境比较富裕的秀才。从小饱读诗书,还有满腹经纶的李子贺,一直想学以致用,报效国家。然而身处乱世,又是权奸当道,李子贺想通过考取功名而成为栋梁之材的梦想就成了泡影。

父母见长大成人的李子贺,一时难以成名,就张罗着给了他娶妻。几经波折后,李子贺与当地书香之家的陈玖梅姑娘结为夫妻。夫妻二人郎才女貌,恩爱无比,还时常夫唱妇随,都是饱读诗书的夫妻二人还时常吟诗作对,日子过得欢畅无比。

不过,李子贺因好结交朋友,还不时地外出与书友聚会,加上他酒后口无遮拦,就难免给自己惹来祸端。

一次,李子贺又去参加好友聚会,席间众人以他娶妻成家不问时事来取笑他,说他原来就是胸无大志,而且娶了媳妇就更没有了斗志。事实上,自从李子贺娶了陈玖梅后,参加好友娶会的确少了许多,所以他就是有口难辨了。

这次娶会结束后,闷闷不乐的李子贺回到家里对妻子说了聚会时的情景。陈玖梅劝说丈夫道:“自家的日子自家过好就是了,没有必要在意别人说什么了。再说,如今是乱世之际,权奸当道,你在外面说话时一定要注意,不要让人抓了把柄。”

李子贺听了妻子的劝说,不去在意别人的话语,可对妻子说的不要乱说话并没有放在心上。然而,就是李子贺的说话不在意,却给他们惹来了大祸端,还让他与妻子在背井离乡途中,失散了多年。

这一天,李子贺的同窗好友杜达伟来找他,说是从外地回来了一位在朝廷当差的同窗,请李子贺过去叙旧。李子贺就收拾一番,赶紧去了。

见了来人的面,李子贺才知道这个从朝廷回来的旧友竟然是往昔读书不用功,功课也极差的小庚子。小庚子名叫蔡诸庚,因他在同窗中年龄较小,而且性格顽梗,大家就都叫他小庚子。小庚子的家境一般,但他做人却很活套,是个会见风使舵,看人上菜的主儿。

几年前,小庚家里突遭变故,父母相继离世后,小庚也突然不辞而别,不知了去向。令众书友没有想到的是,几年不见,这小庚子竟然在朝廷当了差,这次可算是衣锦还乡了。

李子贺和杜达伟等人宴请小庚子。席间,小庚讲说了许多众人不知道,也没有听说过的朝廷奇闻轶事,还说了当下的形势。李子贺等人听了,连连赞许。人常说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”,众人与小庚几年不见,听小庚子说了这么多稀罕事儿,自然就对小庚子有几分仰慕之情。

小庚子也不客气,连连举杯与好友饮酒,李子贺自然也不甘落后,酒量本来就不错的他,为了显示他的热情,就频频举杯敬小庚子。而小庚子也对子贺刮目相看,还说像子贺这么有才的人,就应该去朝廷谋事,为朝廷效力。小庚子本来就会说话,一通夸赞下来,把子贺夸得云里雾里,不知所以然了。

当下,李子贺就忘记了妻子不让他在外面乱说话的劝告,对时事评论了一番,还借着酒兴吟诗一首,来表达对当今世道的不满。这本是一个书生的随口评说,却被人无意给传到了朝廷,而这个传消息的人就是小庚子。

小庚子走后半个月不到,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,说是李子贺吟作反诗,朝廷要差人来追查。得到通风报信的李家人一下就乱作了一团,无奈之下,为了保全性命,不被捉拿,李家父母就决定,让儿子李子贺带着妻子陈玖梅,隐名埋姓去南方的姑妈家避难。

说走就走,李子贺和妻子陈玖梅在收到了消息的第二天夜里,挥泪告别亲人,悄悄地离开了家乡。此后,李子贺夫妻星夜兼程,一路向南而下。

夫妻二人虽然都是第一次出远门,但由于一直小心谨慎,这一路走来,还算是平安顺利。可是,随着离南京越来越近,二人的警惕心放松,麻烦就找上门来了。

这一天,李子贺夫妻坐船到了湖北襄阳,找到一处比较起眼的客栈住下后,李子贺叫来小二,点了饭菜,让他备好后送到房间里来。小二很是机灵,没过多少时间,就按照李子贺的意思送来了饭菜,还特意安排了一壶烧酒。李子贺见状很高兴,就随手赏了小二几文钱。这本是子贺的礼貌,可就是这几文钱却引来了灾祸。

小二高兴地收了钱离开了。回到大堂,休息时,店小二向一起跑堂的几个伙计吹嘘刚才接待的客官如何有钱,他的妻子如何美貌。说者本无意,听者却因小二得了好处,而生了羡慕嫉妒和恨。这个人就是在一旁边听小二说话,还凭空生了嫉妒的账房先生。

账房先生姓胡名三,是个读书不成器,又好赌好酒的书生。为了谋生,就在亲戚家开的客栈做了管收账算账的先生。胡三已过而立之年,因好赌好酒,花销较大而没积蓄,就一直没能娶妻。向来好赌好酒的人都贪财也有点好色,这个胡三也不例外。自从见过李子贺的美貌妻子陈玖梅之后,胡三就惦记上了。又听说李子贺如何有钱,这胡三就动了歪心思。

当夜,胡三趁着人多混杂,施了迷香,偷了李子贺的全部钱财,还扛走了昏迷不醒的陈玖梅。得了钱财和美人的胡三,划上自家的小船一路向南逃去。陈玖梅醒过来时,见身边没有丈夫,自己却在江心的一条船上,大吃一惊。

胡三听见陈玖梅惊叫声,赶紧找了一个无人处,将船靠岸,随即从怀里掏出一把尖刀,恶狠狠地吓唬陈玖梅,让她不要喊不要叫,否则就把她送去另外一个世界。陈玖梅也许是被吓傻了,当下住了嘴,可她心里却在悄悄地盘算着如何赶快脱身。

胡三见陈玖梅害怕了,就又去划船。可就在他解缆绳之时,陈玖梅趁着胡三不注意,跳下船,一路往深山跑去。胡三见到手的美人跑了,想去追回,可又担心陈玖梅边跑边喊招来了人,也就不敢声张,就迅速划船离开了。

说李子贺醒来后不见了妻子,不见了包袱里的银钱,也是大吃一惊。随后,李子贺就去找店家说理。由于正处在乱世之中,像这种人失踪,丢财物的事时有发生,店家就以不知情为由推托。李子贺想去报官,但一想到自己被追捕的身份,也就不敢声张了。

丢了包袱里的钱不要紧,一路谨慎的李子贺还在随身衣服中藏了许多银子,里面还有妻子的首饰,可是爱妻子不见了,这让李子贺很是伤心。李子贺决定先留下来,等找到了妻子,再去投奔南方的姑妈。

于是,李子贺就一边打听妻子的消息,一边又去了一家学堂,求教书先生收留他,只要能给他吃住,他就帮先生教学童们读书。先生姓黄,见李子贺相貌端正,颇有书卷之气,就欣然同意了。此后,李子贺在教书之余,就四下打听妻子的消息,也常去起初住宿的客栈碰碰运气。然而,一直没有什么收获。

陈玖梅借机逃脱胡三的纠缠后,一路向山林里逃去。她一口气不知跑了多少里路,见身后没有人追来,才停下来休息。陈玖梅躲在一块大石后面喘息时,忽然听到一阵阵钟声,像是附近的寺庙里传来的。陈玖梅想到自己一时没有去处,丈夫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,就朝着钟声的方向,一路找去了。

大概走了三里多路,陈玖梅看见一处寺庙。叩开山后门,一个小尼姑出来,问她从何而来,有什么事。陈玖梅没想到这是一处尼姑庵,就赶紧说自己想拜访庵主。进庵后,陈玖梅见庵主慈眉善目,就悄悄地将自己的遭遇向庵主一个人哭诉了一番。

庵主收留了陈玖梅,让她先带发修行,再择机寻找丈夫。此后,陈玖梅就留在庵中,一边诵经,一边打听丈夫的消息。然而,只是单单待在庵中,陈玖梅又从何得知丈夫的消息呢?可也没有别的办法,她也只好委身在庵中,暂求安全了。

岁月流逝,寒暑交替,转眼就过了两年多,李子贺仍在襄阳城里边教书边打探陈玖梅的消息,而陈玖梅也在山林里的庵中,边诵经边留心丈夫的消息中默默度日。然而,二人都是一直一无所获。

第三年初夏时的一天,收留李子贺的教书先生得了一块手绣的牡丹图的手巾。黄先生高兴之下,请李子贺欣赏并喝酒。没想到李子贺见了手巾大吃一惊,还借机问黄先生这幅手绣牡丹图的手巾从何而来。

黄先生见李子贺这等惊慌之情,知道李子贺有事瞒着他,就有意让李子贺先说出追问经手巾何处而来的原因,才告诉他来路。无奈之下,已经对黄先生有深入了解,并知道黄先生也是个失意书生的李子贺,才把自己的遭遇如实告诉了黄先生。并再次说明,这块手巾上所绣的诗句,只有他的妻子陈玖梅熟知。

黄先生耐心听完李子贺的哭诉,长长叹了一口气,这才道出了这块手巾是来自于一个学生的家人之手的消息,还劝子贺不要伤心失望,可以顺着这块手巾去追寻妻子的下落。于是,在黄先生的介绍下,李子贺见到了学生的家人,并探听到了这块手巾是学生的家人去山中的尼姑庵上香时,庵主赠送给她的。

当下,李子贺打听了尼姑庵的一些情况,想着马上找到了尼姑庵,继续探寻妻子的消息。黄先生见李子贺找人心切,就准了他的假,自己还向学生家人告了假,陪李子贺进山寻人。

这天一早,李子贺在黄先生的陪同,直奔尼姑庵而来。敲开山门,见到了老庵主,李子贺和黄先生说明来意后,老庵主却不表态,说她的庵中并没有他们要找的人。李子贺和黄先生又问绣有牡丹图的手巾来路,庵主吞吞吐吐地编了一个令二人无法信服的理由。只是后来,庵主以天色已晚,二位男士不便在庵中久留为由,礼貌地送走了李子贺和黄先生。

虽然有了手巾的线索,但仍然没有探寻到妻子的消息,这让李子贺很是沮丧。不过,几天后从学童的家人口中传来的消息,令李子贺很是欣慰,也让黄先生长吁了一口气。

原来,李子贺和黄先生来庵中时,老庵主感觉他们来得太突然,提出的问题也很蹊跷,就留有防备之心,故意隐瞒了此手巾是陈玖梅亲手所绣的消息。可是,等他们离开尼姑庵后,老庵主就去向陈玖说了李子贺等人来探寻手巾来由的消息。陈玖梅听了老庵主对其中一个人的相貌和谈吐的描述,初步确定来人中有他的丈夫李子贺。因为,手巾上所绣的诗句就是李子贺本人所作,而且是做给他们夫妻二人的恩爱诗句。

老庵主听了陈玖梅的分析,觉得自己太过于谨慎,就有点后悔当时应该先问问陈玖梅,或者是让陈玖梅在帘后辨认一下也好。然而,李子贺已经被打发走了,也只好作罢了。

第二天,老庵主担心节外生枝,就亲自去了一趟赠送手巾的学生家里,见了学生的家人,并让他传话给李子贺和黄先生,让他们改天再来尼姑庵,有要事给他们说。

收到邀请的消息后,李子贺和黄先生就在次日一早赶往了尼姑庵。这一次,老尼姑直接叫出了陈玖梅,一起接待李子贺和黄先生。李子贺本以为只是有了妻子的消息,根本就没有想到,妻子就在庵中等着他的到来。见到了久别的亲人,李子贺和陈玖梅也不避人,当下就抱头痛哭在一起。

老庵主和黄先生见状,善解人意地悄悄退到另一个房间,去喝茶说话了。李子贺和陈玖梅边哭边互相诉说别后之事,直到老庵主和黄先生过来劝说,才慢慢止住了哭声。

当下,李子贺夫妻拜谢过庵主的收留之恩,并留下些许银钱做了香火钱,陈玖梅才恋恋不舍地告别庵主和众师姐师妹,离开了山中尼姑庵。送别时,很少动情的老庵主也是抱着陈玖梅流下了热泪。

三人回到黄先生的教书学堂,陈玖梅住进了李子贺的房间,二人商量着离开襄阳继续南下去姑妈家的事。可李子贺想到黄先生待他不薄,并且二人在一起教学已经接近三年之久,对那些学僮也有了感情,想着这么一走,就有些不舍和放心不下了。

李子贺随后就和妻子商量,先不去姑妈家了,反正处在乱世,到那里过生活都不容易,不如留在襄阳,去教好这学生,也不辜负自己读书人一场,还能为国培养一些有用之才。陈玖梅很赞同丈夫的想法,就陪李子贺一起去向黄先生说了打算。黄先生对于他们夫妻二人做出的决定非常高兴,还邀请陈玖梅来做助教,帮他们来照顾学生的生活。而学生的家人听说陈子贺与妻子团聚了,也跑来特意办酒席为他们庆贺。

于是,李子贺修书一封送往南京的姑妈家,告知暂不去访亲了。又托姑妈,向长安城的老家传递书信一封,告知家人他们一切安好,不必担忧。此后,李子贺和陈玖梅就继续隐姓埋名,待在襄阳城里教书育人,服务当地民众。

【声明】:本故事为民间故事,目的是为丰富文化生活,纯属本人文学创作,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一定的虚构成分,请勿与封建迷信挂钩。

---谢谢阅读,关注我更精彩---

相关阅读

手机故事网©2020